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879 秒,为您找到 617 个相关结果.
  • 马可尼的成才故事

    马可尼的成才故事 马可尼的成才故事 马可尼生于1874年,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了无线电,被誉为“无线电之王”。 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出生于波罗尼亚的一个牧场主家庭,父亲是一个牧场主,母亲是英国爱尔兰贵族的后代。马可尼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非常喜欢阅读物理学方’面的书籍资料。 在上大学时,马可尼以其聪明好学、勤奋刻苦的求学态度,深得物理学教授奥方...
  • 可敬的先行者们 赫兹的天才实验,给无线电发明家们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自从1837年莫尔斯(Morse S,1791—1872)发明了有线电报机以来,到1850年左右,美国电报线路网已经扩展到数百个村镇和城市。1866年,大西洋海底电缆接通,莫尔斯电码在欧美两大洲之间往返不息。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Bell G,1847—1922)发明了电磁电话机,到1...
  • 初露锋芒 亚当斯是爱迪生在辛辛那提的同事。小伙子比爱迪生略长几岁,浓眉大眼,宽肩膀,圆身腰,身体像铁打钢铸一样结实。当时在工作岗位里,就数他俩最要好,真所谓情投意合,形影不离,亲热得简直跟同胞兄弟一般。后来,两个好朋友同时离开了辛辛那提,一个往南,去了那斯维尔,接着又东飘西荡,四处流浪;一个朝北,来到了波士顿,在联邦西部电报公司波士顿分公司一直工作到现在...
  • 小小电报员 爱迪生遇到这样严重的挫折和打击,并没有一蹶不振。在失败的痛苦中,爱迪生心里生起一线光明,这就是对电报的憧憬。在火车上办快报的经验,给这个农村孩子一个重要的启示。千里以外的消息,只要按动电键,眨眼工夫就可以传到目的地,这实在是太神奇了!他决定改弦易辙,去学电报。 爱迪生灰溜溜地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途。当他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看见母亲怀着急切...
  • 成功前的磨难 电报机终于研制成功了!尽管它还比较粗糙,传递信号的距离还不到12米,却标志着一种崭新的通信工具的诞生。他申请了专利,满怀喜悦地抱着电报机去找企业家,企图说服他们投资。可是回答他的却是一盆盆冷水。一个秃顶的经理回答说:“先生,你开玩笑吧?居然想叫我把钱投资在一个粗糙的玩具上!”另一个矮胖的百万富翁讥笑说:“哈哈!用导线传送消息?你为什么不发明...
  • 画室里的攀登 可是,只要看看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你就可以知道,莫尔斯要完成的使命是非常艰巨的。 早在1753年,就有人试图用电来实现通信,当时电池还没有发明,科学家只能借助于静电感应。一个叫摩利孙的人,将一封署名C. M的书信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信中首次提出将一束26根的金属线由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导线末端悬挂一个小球,球下挂着标有...
  • 终于上战场了

    终于上战场了 终于上战场了 1918年,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关键性的年份。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缓缓地落下了帷幕。这一年,年轻的海明威经过自己的艰苦争取,终于第一次踏上了他向往已久的战场。 海明威在《堪萨斯明星报》干得挺不错的。在那里,他得到了最初的文字锤炼。但是,年轻人的心总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不满足于仅仅只是做一个见习记者,他仍然渴望着有一天能上战场...
  • 爱迪生的成才故事

    爱迪生的成才故事 爱迪生的成才故事 爱迪生生于1847年,他一生有2000多种发明,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出生在美国密执安州的米兰。他的父亲是农民,也给别人做木工;母亲曾做过教师。由于家境贫寒,爱迪生在小学里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迫辍学了。从此,他跟随母亲,顽强地进行自学。12岁时,他父亲把家迁到休伦埠,他在火车上当了报童。 从此,他成了《...
  • 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的关怀 1921年末,苏联革命以后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虽然刚结束,但伟大的革命领袖列宁早已注意到了米秋林的科研工作。 1922年2月18日坦姆包夫省执行委员会接到苏联人民委员会议拍来的一封电报: “栽培新植物的实验工作,对国家的意义重大。速速送来关于科兹洛夫县米秋林的经验和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便转交给人民委员会议主席列宁同志。望遵办...
  • 德国也参加了原子弹比赛 当年,西拉德与爱因斯坦写信请求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研制原子弹,就是怕德国法西斯抢先研制出原子弹,使世界人民面临更大的灾难。 事实告诉我们,西拉德与爱因斯坦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1938年底,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轰击铀后,在所剩的残余物中找到了钡,而钡的原子量只及铀的一半,由此他们认为:铀原子核被一劈两半。迈特纳与弗里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