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4.398 秒,为您找到 53 个相关结果.
  • 言谈

    56 2024-11-14 《生活不是乱麻》
    言谈 言谈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苏〕温·卡维林:《离别情》 谈话对各种年龄的人都有其乐趣,是很合理的消遣;但是,无知者的谈话就不算是一种“谈话”,不能给人们以任何乐趣。 〔英〕吉斯特菲尔伯爵:《给儿子的两封家书》 听任何人说话,从他言语的贫乏或是华美上面,立刻就可以知道他过去是否充分地生活过。 〔美〕爱默森:《爱默森文选》 我...
  • 国王山鲁亚尔和宰相的女儿山鲁左德

    42 2024-11-14 《一千零一夜》
    国王山鲁亚尔和宰相的女儿山鲁左德 国王山鲁亚尔和宰相的女儿山鲁左德 很久以前,有一个萨珊王国,那里的国王叫山鲁亚尔。他每天都要娶一个王后,让王后陪他过夜,可是天一亮,他就将王后杀死。这样持续了三个年头,京城里再也没有女孩子了,大家都跑到外地逃难去了。国王仍然每天威逼宰相,替她找女子,宰相为此十分忧愁。 宰相有两个既聪明美丽,又饱读诗书的女儿,大女...
  • 宰相夫人的故事

    40 2024-11-14 《你是我等待的》
    宰相夫人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宰相夫人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从前,有一个非常好色的国王,一见到漂亮女子,就心神不定、坐卧不安。有一天,国王饭后站在窗前向外看,发现不远处房屋的阳台上,站立一位美丽动人的窈窕女子,正向远处眺望。国王一见,心跳加快,没有想到如此美人胜过了宫中所有佳丽,便千方百计想把她弄到手,以享人间之乐,他吩咐手下去打听女子的下落,...
  • 怜悯

    37 2024-11-14 《情感总有温馨》
    怜悯 怜悯 怜悯是一切道德的基准。 〔德〕叔本华:《道德的基准》 怜悯和需要使人变得可亲。 〔英〕埃·阿诺德:《亚洲之光》 怜悯之心必生爱,它们不过是一体的两面。 〔英〕德莱顿 有人说,怜悯是爱情之母。 〔英〕博蒙特、弗莱彻:《来自西班牙的副牧师》 怜悯离爱情只有一步之遥。 〔英〕理查逊:《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 怜和爱实不能分开,...
  • 做学徒的电学家

    35 2024-11-14 《微笑永远绽放》
    做学徒的电学家 启迪之光 做学徒的电学家 法拉第,179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家里。他12岁时就进了里波先生开的铺子当小学徒。这个铺子经营书籍装订和出租报纸。因此,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法拉第都要走大街、穿小巷,给客户送报纸。每当法拉第把报纸送到客户手上时,他总要趁客户看报的间隙时间自己也读上一段报,凡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找人请教。这样,一年下来,法拉第...
  • 商人妻子和鹦鹉的故事

    31 2024-11-14 《你是我等待的》
    商人妻子和鹦鹉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商人妻子和鹦鹉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从前,有位商人娶了一位美丽可爱的老婆。商人对妻子恩爱有加,形影不离;可又担心她会喜欢别人,"红杏出墙"。由于商人做生意,经常外出,为了防止意外,他就买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放在家里。当他有事外出时,鹦鹉则可以和老婆作伴;同时,它还能监视她的一切,而他就可以放心外出了。 一天,...
  • 法拉第

    法拉第 法拉第 ——做学徒的电学家 法拉第(1791-186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物理学中,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电的本质、电解定律等。在化学中,他发现了两种新的氯化碳。 法拉第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家里,他12岁时就进了里波先生开的铺子当小学徒。这个铺子经营书籍装订、出租报纸(因为那时很少有人订报,都是租报纸看)。因此,无论天气多么恶劣...
  • 修行者的故事

    修行者的故事 修行者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传说在远古时候,一座城市里居住着一个埋头修行的虔诚信徒,他从不外出干活,全靠一个大富豪养活。这个大富豪对修行者非常慷慨,每天给修行者三个面饼和一点点奶油。在当时,奶油存放在一个瓦罐里,积少成多,终于有一天,奶油瓦罐装满了。修行者生怕别人偷走这个瓦罐,就把它藏在睡觉地方的上面。 一天晚上,修行者埋头修行完毕...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一千零一夜》 在很久以前,有两兄弟生活在波斯,他们家境贫寒,生活很是困苦。父亲去世时,也没遗留下多少财产,为了生活,哥哥卡西姆与弟弟阿里巴巴决定分家另过。 两年后,哥哥率先结婚了,娶了个有钱人的女儿,他的岳父待他很好,给了他不少钱。他就拿这些钱开店做买卖,生意不错,不仅店子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就连仓库里也堆满...
  • 一条臭鱼

    一条臭鱼 一条臭鱼 《一千零一夜》 在古代的以色列,有位信徒非常虔诚,全家人以纺棉花为生。他每天都要去市场上卖纱,然后买回棉花及家人使用的物品。 有一天,他卖完了所有的纱后,遇到了同族中的兄弟。兄弟饥寒交迫的样子令他很同情,他把卖纱的钱都给了那位兄弟,自己什么也没买,空手而回。 家人问他:“棉花和吃的东西呢?”他说:“我卖完纱时,遇到一位亲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