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3.050 秒,为您找到 59 个相关结果.
  • 李冰之前的治水先驱 望帝杜宇 大约在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叶,杜宇成为蜀国的领袖。七国时,杜宇称帝,号望帝。 望帝杜宇在位时,为教化蜀地百姓倾心尽田径。他率领蜀人自朱提(今云南东北部昭通一带)北上,汇集川西山区的一支蜀人敌众,迁徙到成都平原定居生活。在今四川省境内,有一座绵亘于汶山、茂县、德阳诸县的山脉,叫做汶山,它是岷山南下的支脉,立峰位于茂县境内,固山...
  • 强秦蜀 强秦蜀 自春秋中期至战国后期,蜀国的开明王朝共历12世,经300余年。开明王朝是古代巴蜀历史上重要的时期。此间,蜀国经济发展,国势强盛,它不仅成为巴蜀地区以及西南诸多小国及部落的控制者,而且能与相邻的大国秦、楚抗衡。 蜀国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许久以来就让环视它的秦、楚所觊觎,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许多次战争。在开明王朝初期,由于蜀国方兴...
  • 智者造物 与开凿宝瓶口时一样,在作堋、筑堰过程中,李冰他们遇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其中最令他们头痛的是如何在江中砌筑石料。李冰他们所择筑鱼嘴,作堰处在江心,岷江水流湍急,虽然有韩家坝沙洲作依托,但坝顶的鱼嘴及坝后的飞沙堰在修筑时,硕大的卵石放入江中,霎时被江水冲走,根本无法堆砌。怎么办?李冰又一次发动大家,群策群力,想法子。不久,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
  • 时代的伟人 大约在秦昭王一年,即公元前235年左右,一代水利工程巨匠,贤明的蜀郡守李冰去世了。 在他任蜀郡守期间,他对中原先进科技文明的传播,以及汉蜀文化的有机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为蜀地水利事业、航运事业、盐、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领导下,蜀地的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千百年来肆意横行的岷江,为李冰杰出的水利工程代表作——都江堰...
  • 千里激流,融入沃壤 ——战国时期的三大水利工程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纵横。既有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也有浊流滚滚汹涌澎湃的黄河。如果治理得当,它们可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交通大动脉;如果治理不当,它们也会成为吞食生灵,淹没村舍的大祸患。我们的先人,自古以来,就对水利工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在化水害为水利方面,做出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
  • 开河通流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工程的初衷一是壅作堋,消除岷江水患,从根本上改变平原地区受岷江威胁的状况;二是化水害为水利,利用湔堋工程引水,将岷江水资源合理地、充分地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农田灌溉和航运漂木上去。为此,李冰在完成了湔堋工程之后,立即着手治理内江下游河流,疏浚河道,开挖干渠,导流通河。 我国古代的引水工程均系自流式,因此必须保证渠道坡降,而引水口...
  • 蜀守李冰 蜀守李冰 李冰出任蜀郡守,实在是有些临危受命的味道,蜀地饱受战争创伤,百废待兴,一切重任压在李冰身上。李冰是何以受到秦昭王的信赖呢? 李冰,是我国战国末期出生的政治家、著名的水利专家。他大约出生于秦昭王五年(前302),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前235),原籍楚地,祖上迁居陇南。据史书记载,李冰学识非常渊博,“知天文地理”,通晓水利、农业技法。早...
  • 兴蜀地水利 在湔堋工程及内江、外江灌区水利工程竣工后,李冰即着手制定全面治理蜀地江河,大兴蜀地水利的宏伟计划。 根据现存的诸多文献史料可以看出,李冰大兴蜀地的浩大工程基本上是以湔堋枢纽设施,及内江、外江主干河渠为依托搭起的宏观框架,再于其间开凿河渠,疏导河流,从而使蜀地辽阔的平原上每一处都覆盖着纵横交错的水利网,这些水利设施,灌溉、滋润着蜀郡肥沃的田野...
  • 天府之国的明珠 湔堋水利工程竣工后,从根本上减轻了岷江对大堰称作“都安大堰”威胁。都安大堰有如天府之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镶嵌在成都平原的顶端,它与下游灌区干渠网一道,组成了举世闻名的、后人称作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的整体。 仔细分析这一工程的成功之处,人们不难发现,在设计上,设计者充分利用了岷江河道的地形条件和水利因素。 岷江在上游处,由山区进入平原边缘地...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月经失调心身自疗法/李占江,朱松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 (做自己的家庭医生) ISBN 978-7-5384-4830-6 Ⅰ.①糖… Ⅱ.①李…②朱… Ⅲ.①月经失调-防治 Ⅳ.①R711.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12165号 月经失调心身自疗法 著 李占江 朱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