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1.944 秒,为您找到 65 个相关结果.
  • 和尚做皇帝

    和尚做皇帝 和尚做皇帝 元朝末年,无法容忍统治者压迫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曾经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就是农民起义中一个出色的领袖。他勇猛善战、知人善任,最终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皇帝。 朱元璋(1328—1398)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名为重八。他从小就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在饥寒的煎熬中成长。因为...
  • 张居正治吏张法

    张居正治吏张法 张居正治吏张法 张居正是明代治吏张法、爱国为民的良臣,生于世宗嘉靖四年,卒于神宗万历十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隆庆元年入阁,六年万历皇帝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万历十年病逝。 他入阁任首辅期间,从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是明代最杰出的改革家。其中,他的治吏张法、爱国利民的业绩,至今仍为国人所称颂...
  • 目录

    目录 目录 Contents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养不教,父之过。 香九龄,能温席。 三才者,天地人。 曰水火,木金土。 曰喜怒,曰哀惧。 父子恩,夫妇从。 凡训蒙,须讲究。 作中庸,子思笔。 有连山,有归藏。 曰国风,曰雅颂。 五子者,有荀扬。 夏有禹,商有汤。 周辙东,王纲坠。 ...
  • 清宫敲错更鼓的旧事

    清宫敲错更鼓的旧事 清宫敲错更鼓的旧事 古有旧习,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两个小时。每到一更,就要打梆子或敲锣报时,故被人们称之为打更。 紫禁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帝王生活和处理国政的中心,为此,清宫在神武门楼的大殿之中设大更鼓一面。 为了准确地报时,清宫制定了一套极为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中》记载:设钟鼓楼之地,有专门鼓手卫校尉,每夜值班击鼓鸣钟报...
  •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名三保,是回族人,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他父亲曾经不远万里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 三保小时候,父亲经常把朝圣的经历和外域的风土人情讲给他听,三保听得津津有味。 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兵入云南,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兵荒马乱中,12岁的三保被明兵掳往...
  • 道同义斥永嘉侯

    36 2024-11-22 《礼让操守》
    道同义斥永嘉侯 道同义斥永嘉侯 明朝时,番禺是广东布政使司的所在地,也是广州府治所在地,司、府、县三级衙门都设在这里。当时的广州是明朝岭南的大都会,又是海防要地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所以,这里官吏多,军卒多,商人更多,总之是人烟稠密,热闹繁华。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番禺来了一位新知县,名叫道同。道同原来是河间(现在河北省河间县)人,蒙古族。他...
  • 附:朱元璋年谱

    附:朱元璋年谱 附:朱元璋年谱 元天历元年,也就是1328年,农历八月初八,朱元璋生于江苏省盱眙县灵迹乡红庙里,乳名重八。 天历二年,也就是1329年,李善长父亲李秀才和宫员外与怀远军联合,共建江淮义军,保两淮人民安全。而后,朱元璋启蒙之师——皇觉寺长老为他起名叫朱之璋。 至正四年,也就是1344年,因水灾、旱灾、荒灾和瘟疫,半月内,父母长兄相继死...
  • 朱橚撰写《救荒本草》

    朱橚撰写《救荒本草》 朱橚撰写《救荒本草》 朱橚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实行分封制,于1370年,分封其九子为王,建藩于各战略要地,让他们震慑四方。朱橚被封为吴王。 朱橚年轻时期就对医药很有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他在云南期间,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
  • 清真饮食面面观

    28 2024-11-19 《超简单清真菜》
    清真饮食面面观 清真饮食" level="3"> 清真饮食 清真饮食面面观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经典,是安拉通过先知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降谕的启示汇集。“古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伊斯兰教法的渊源和立法的首要依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
  • 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 ——智救小牧童的皇帝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尊为明太祖。元朝末年,参加农民起义,带领义军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建立明朝。 朱元璋自幼聪明过人,且爱打抱不平,疾恶如仇。 一天早上,朱元璋和小伙伴赶着东家的牛上山放牧。牛儿们刚刚散开吃草,突然阴云密布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牛犊被雷声吓得乱跑,跌到山谷里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