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5.891
秒,为您找到
65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进入航空航天局
0
2024-11-14
《航天之父布劳恩》
进入航空航天局 进入航空航天局 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号"成功发射以后,美国的空间技术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在之后的几星期乃至几个月中,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少争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两个超级大国正在进行一场白热化的竞赛。 布劳恩提出,美国应该立即着手发展大型航天器,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赞同他的想法了。 "你认为我们还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苏联人?"在全国的...
伟大的发现
0
2024-11-19
《陨落的科学巨星:钱三强的故事》
伟大的发现" level="1"> 伟大的发现 伟大的发现" class="reference-link"> 伟大的发现 钱三强初到巴黎的一两年里,他一边在居里实验室如饥似渴地学习核化学知识和技术,一边还要到法兰西学院去制作云室。两边都表现出他特有的才干。有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使他意识到,机遇确实降临到了身上。这不仅是因为遇到了好导师,遇到了难得的好研究...
对糖“变脸”之后
0
2024-11-14
《名家笔下的科学世界》
对糖“变脸”之后 对糖“变脸”之后 糖很难提纯,而不纯的糖很难结晶,不结晶就无法对糖的结构进行分析。这也是研究糖化学的人所遇到的共同难题。 1884年,德国化学家费雪开始鉴定糖类的结构,他另辟新路:既然糖难以结晶,那就让它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容易结晶的化合物。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他用苯肼与糖发生反应,生成的结晶很容易辨认,他用这种方法为研究糖的结...
约翰·哈萨尼
0
2024-11-27
《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2)》
约翰·哈萨尼 约翰·哈萨尼 约翰·哈萨尼是美国经济学家,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47年6月获得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9年获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1964年取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任职资格。因其在不完全信息对策方面的突出贡献,而与美国数学家纳什、德国经济学家泽尔腾一起获得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萨尼的主要著作包括:《伦...
43.在黑暗中看书
0
2024-11-14
《头脑大解密》
43.在黑暗中看书 43.在黑暗中看书 一个刑警询问一名涉及凶杀案的嫌犯当天晚上9点左右的行迹时,他回答:“那天晚上,我从7点钟起就一直待在我的房里看书。我看的是曾得过诺贝尔奖的川端康成先生所著的《雪国》。” 但之后根据警方的调查,发现当天晚上从傍晚开始就下着大雷雨。而他住的公寓一带,更是从8点停电到10点。而且他的房里,并没有手电筒、蜡烛或打火机之...
五、热忱是推动成功的巨大能力
0
2024-11-14
《梦想的积极心态》
五、热忱是推动成功的巨大能力 1 热忱是成功的动力 2 热忱的作用胜过才干 3 热忱是助你成功之神 4 热忱让人觉得每个人都很重要 5 热忱是感染他人的老师 6 热忱是温暖他人的阳光 7 热忱能化干戈为玉帛 8 热忱能填平等级的壕沟 9 宁为喷泉,不为潭水 10 热忱有度方能实现目标 五、热忱是推动成功的巨大能力 1 热忱是成功的...
0
2024-11-19
《铃声与狗的进食实验:巴甫洛夫的故事》
最高的奖赏 谢拉菲玛·瓦西里耶夫娜意味深长地说: “这时期是我们生活中最幸福的时期。” 每当有俄国学者到国外去,人们向他们打听的第一件事就是: “你见没见过,认识不认识那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巴甫洛夫?” 1901年,赫尔辛基大学生理学教授季格尔什泰来到彼得堡。他访问了这位崭露头角的有声望的俄国人物,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巴...
自杀者为何修改遗嘱
0
2024-11-14
《科技改变世界》
自杀者为何修改遗嘱 自杀者为何修改遗嘱 1906年的一天,一个年仅40岁的人呆呆地走进图书馆——自杀之前的最后几个小时要在这里打发。当然,这是在痛不欲生的失恋者立下了遗嘱之后。 但是,这个准备轻生的德国人在读到一篇数学论文之后,他惊呆了! 于是,他修改了遗嘱。 他是谁,是什么论文有“惊呆”轻生者的巨大力量,他修改后的遗嘱是什么内容? 这还得从古...
世界气象组织奖
0
2024-11-14
《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世界气象组织奖 世界气象组织奖 2006年7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第51届“国际气象组织奖”颁发给瑞典教授本特松,以表彰他40余年为促进气象科学和国际合作所作出的贡献。此次颁奖,又将世人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这项号称“气象诺贝尔奖”的科学大奖上。 国际气象组织奖得名于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873年,此奖算得上是世界气象组织的最高奖...
原子结构模型的创立
0
2024-11-14
《科学创新故事》
原子结构模型的创立 原子结构模型的创立 一个平常的日子——1897年4月30日,英国皇家学会例行的星期五晚会照样举行。 可是,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第三届主任(1884~1919在任)J.J.汤姆逊(1856~1940)在会上做了一个报告之后,科学的日子就变得不平常了。 那么,汤姆逊在会上说了些什么呢?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1..
«
61
62
63
64
»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