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020
秒,为您找到
1526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不放弃伟大的志向
165
2024-11-14
《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
不放弃伟大的志向 不放弃伟大的志向 不放弃伟大的志向 不放弃伟大的志向 从1582年起,培根开业当律师,由于他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辩才,很快就声名大振。他才气过人,著书立说,名气越来越大。培根在没有任何权贵提携的情况下,慢慢地向上爬着。但是,每上去一步都以耗去他多年的时间为代价。 1583年,培根作为汤顿派的代表被选进了国会。...
成为内讧的牺牲品
164
2024-11-14
《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
成为内讧的牺牲品 成为内讧的牺牲品 成为内讧的牺牲品 成为内讧的牺牲品 1621年冬天,对英国来说,一切事情都很不顺利。这年冬天,暴风雪肆虐,泰晤士河的河道都结了冰,阻碍了水路交通,商船的贸易往来也被迫停止。城市中到处堆着垃圾,臭气熏天。 由于政府采取的各种政策都十分乏力,物价猛涨,民众叫苦不迭,不少人抱怨为了活着不得不债台高筑...
164
2024-11-19
《果蝇身上的奥秘:摩尔根的故事》
传奇世家的“变种” 传奇世家的“变种” 传奇世家的“变种” 传奇世家的“变种” 生机勃勃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可遗传与变异却是生命的基本属性。中国民谚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子女会打洞”之说;但又有“龙生九子,九子各异”之论,可见,自古以来,人类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一直在探索着遗传与变异的奥秘。但直到20世纪初,一位美国人和他的学生们...
缀网劳蛛
163
2024-11-27
《缀网劳珠——许地山作品精选》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 我像蜘蛛, 命动就是我的网。 我把网结好, 还住在中央。 呀,我的网甚时节受了损伤! 这一坏,教我怎地生长? 生的巨灵说:“补缀补缀罢,” 世间没有一个不破的网。 我再结网时, 要结在玳瑁梁栋 珠玑帘栊; 或结在断井颓垣 荒烟蔓草中呢? 生的巨灵按手在我头上说: ...
扬帆起航
162
2024-11-14
《老人与海》
扬帆起航 扬帆起航 终于,孩子带着沙丁鱼和用报纸包着的鱼饵回来了。他们踩着沙地中突出的鹅卵石,从小路走向老人的小船。他们抬起小船,把它送进水里。 “祝你好运,老大爷。” “也祝你好运。”老人说。他拿起船桨,把上面的绳圈套在小船两侧的钉子上,身子向前倾斜,让木桨在水中的阻力减小到最小,在黎明时暗青的天色中动手把船划出小港口。这时候,在另外的海滩上也陆...
161
2024-11-19
《生命,如夏花之绚烂:奥斯特瓦尔德的故事》
探索颜色的奥妙 探索颜色的奥妙 探索颜色的奥妙 探索颜色的奥妙 奥斯特瓦尔德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学画,绘画的技巧日益纯熟,辨色感也更为细致。在他的生活中,绘画成了他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是,对于这样一位终生从事物理量和化学量测定的科学家来说,连最简单的验色标准都没有的状况简直令人难以容忍。 于是,在定居乡间后不久,奥斯特瓦尔德又扩建了一个用于颜...
161
2024-11-19
《宰相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事》
参加乡试 明朝的读书人,一般都要走一条科举之路。先是考入县学,成为秀才,然后参加“乡试”考举人,之后到京城参加全国的“会试”,再经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得中者就是进士,便可以做官。从此就可以拥有荣华富贵,施展政治抱负了。 徐光启也是走的这样一条仕途进取之路。但他又和一般的读书人不一样。别人是一心只读仁厚家经典,做八股文章。而他则是一边读书,一边搞科...
博学多才的徐光启
161
2024-11-14
《发明家的故事》
博学多才的徐光启 博学多才的徐光启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为了纪念徐光启而改名为徐家汇)的一个小商人的家里。徐光启的家,从其曾祖父时起,在六七十年间,曾有三次较大的起伏。而徐光启则刚好是诞生在家道第三次中落后的谷底,家境不算好。但这个家庭对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生产活动是熟悉的。 徐光启的父亲弃商...
《孙子兵法》的影响
160
2024-11-14
《千古兵圣孙武》
《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著名。 《孙子兵法》十三篇,集中、完整地体现了孙武的军事谋略思想。 孙武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 孙武在其兵法中科...
去喀山求学
160
2024-11-14
《我的大学》
去喀山求学 去喀山求学 离开外祖母 我产生去喀山大学读书的念头是在16岁。那时,我上学的愿望十分强烈,脑子里除了接受系统的教育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念头。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那个名叫尼古拉·叶甫里诺夫的中学生,我还不一定想去上大学呢。那段时间他和我同住在一栋阁楼上。他总能看到我用心读书,就经常和我探讨读书方面的话题。他不但有和我一样的兴趣,还十分善解人意...
1..
«
62
63
64
65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