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7.792
秒,为您找到
1696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141
2024-11-19
《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小小银针,神力无穷 ——我国古代的针灸疗法 用针刺止痛,不必打麻醉剂就可以做阑尾炎切除手术;一根小小的银针在耳边转动,外科大夫就切开了腹腔,摘除了疡烂的阑尾;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做胸腔的手术……病人不仅没有无法忍受的疼痛,而且谈笑自如。这就是针灸疗法,小小银针,真是神力无穷啊! 针灸的由来与发展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救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
三国时期的机械大师——马钧
140
2024-11-14
《发明家的故事》
三国时期的机械大师——马钧 三国时期的机械大师——马钧 马钧,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是我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有不少的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约公元前2世纪开始,有一条横贯亚洲的交通通道,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廓,再经新疆而抵地中...
6.北京胡同的遗事趣谈
138
2024-11-14
《老北京胡同与四合院》
6.北京胡同的遗事趣谈 北京有多少条胡同 北京胡同之最 “北京”比“胡同”晚了一个世纪 北京古代“红灯区”——八大胡同 6.北京胡同的遗事趣谈 北京有多少条胡同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发展于明、清以后。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也就是说直接称胡同的有29条,384条火巷也可以称为胡同,街巷胡同共计有412条。 明朝人张爵在...
十三、远离猜疑:勇敢打开心灵之窗
137
2024-11-14
《走出心理的误区》
十三、远离猜疑:勇敢打开心灵之窗 1 缺乏信任——猜疑者的心理实质 2 人为什么会有强烈的猜疑心理 3 猜疑症各种类型的不同表现 4 自我控制,提升对他人的信任度 5 克服猜疑心理的有效方法 十三、远离猜疑:勇敢打开心灵之窗 1 缺乏信任——猜疑者的心理实质 猜疑是在没有确切根据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地做出他人不利于自己的判断。当人希望了解事实真...
第三章 数字集结号
137
2024-11-19
《1200条成语接龙趣味游戏》
第三章 数字集结号 一 跟我学 1 舞龙头 例:退避三舍 【释义】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这句成语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造句】 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2 接龙身 3 学成语...
136
2024-11-19
《发明发现之谜(十万个未解之谜系列)》
第一章 自然奥秘(二) 第一章 自然奥秘(二)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宇宙大爆炸是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物质开始向外扩大膨胀,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比利时牧师、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首先提出了大爆炸理论。 大陆漂移说是谁提出来的? 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
朱德群
136
2024-11-28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朱德群 朱德群 朱德群,1920年生于安徽萧县白土镇(当时萧县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任教台北师大艺术系。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80年入籍法国。1997年当选...
郭沫若
136
2024-11-28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4)》
郭沫若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的一个地主兼营商业的家庭。乳名文豹,学名开贞,号尚武,笔名之一“沫若”,是取他故乡的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又名平羌江)两河合拢之意。郭沫若不满五岁就开始受私塾教育,自幼打下了牢固的国学基础。郭沫若的少年时代,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从维新变法向辛亥革命过渡的历史转换时期,是新...
维尔纳•冯•西门子
136
2024-11-14
《发明家的故事》
维尔纳•冯•西门子 维尔纳•冯•西门子 维尔纳•冯•西门子,生于汉诺威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中12个孩子中排行第四。1847年,西门子和工程师约翰•乔治•哈尔斯克依靠自己堂兄的投资,建立了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主要生产西门子发明的指南针式电报机,这个公司也就是后来西门子公司的前身。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因为他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使得公司的发展也受到了...
爱读古典名著的孩童
136
2024-11-19
《开风气之先的科学大师:莱布尼茨的故事》
爱读古典名著的孩童 1652年,8岁的莱布尼茨被母亲送入尼古拉学校,开始正式上学。当时学校里开设的课程有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算术、逻辑、音乐以及圣诗、路德教义等,由于莱布尼茨在上学之前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在课堂学习中觉得十分轻松。同时,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他对所学习的内容有着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例如在阅读诗歌、逻辑学、历史著作时,他常常体...
1..
«
66
67
68
69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