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078 秒,为您找到 1009 个相关结果.
  • 前言 什么是心身疾病

    前言 什么是心身疾病" level="1"> 前言 什么是心身疾病 前言 什么是心身疾病" class="reference-link"> 前言 什么是心身疾病 在传统的医学观点中,生物学指标是疾病确诊的最终标准,几乎也是唯一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生病去医院所做的那些检查比如CT、血常规、B超等等,决定了医生的诊断——我们到底得了什么病。但是我们会看到...
  • 前言

    前言 前言 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增高,继发性肾病也越来越多。据美国肾病学会统计,在美国,慢性肾病的病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9%。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万人死于各种肾病引起的疾病。而且,近年来肾病的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其实,肾病并不可怕,肾病多属于终身治疗性疾病,虽然肾功能衰竭是所有慢性肾病的最终...
  • 缓补慎攻察虚实,随症化裁效更彰

    缓补慎攻察虚实,随症化裁效更彰 一、病机要点:本虚标实,阴虚阳亢,夹风火痰瘀" level="2"> 一、病机要点:本虚标实,阴虚阳亢,夹风火痰瘀 二、辨治特点:病证结合,辨证论治,随症化裁" level="2"> 二、辨治特点:病证结合,辨证论治,随症化裁 附:秘验方介绍" level="2"> 附:秘验方介绍 1.夏栀泻肝汤加减" level="3...
  • Part 1 脑梗塞的基本常识

    Part 1 脑梗塞的基本常识 脑梗塞,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和脑栓塞,约占脑血管病的75%,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病,中医属中风范畴。患者可见有头痛、眩晕、偏瘫、失语等症状和体征。 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现称脑梗死,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和脑栓塞,约占脑血管病的75%,是脑血管疾病中的最常见病,中医属中风范畴。由于脑动脉狭窄或堵塞,...
  • 柔肝清眩汤,治疗高血压病

    柔肝清眩汤,治疗高血压病 附:秘验方介绍" level="2"> 附:秘验方介绍 1.柔肝清眩汤" level="3"> 1.柔肝清眩汤 2.平肝降压汤" level="3"> 2.平肝降压汤 3.清胃化痰汤" level="3"> 3.清胃化痰汤 柔肝清眩汤,治疗高血压病 魏执真 魏执真,女,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北京中医...
  • 通补化瘀立论,益肾培元见效

    通补化瘀立论,益肾培元见效 一、高血压病辨证施治" level="2"> 一、高血压病辨证施治 二、高脂血症病因病机" level="2"> 二、高脂血症病因病机 三、高脂血症辨证施治" level="2"> 三、高脂血症辨证施治 附:秘验方介绍" level="2"> 附:秘验方介绍 1.平肝降压方" level="3"> 1.平肝降压方 2.益...
  • 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level="2"> 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class="reference-link"> 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郑州大学医学院 教授 夏辉明 导读: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老年高血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以收缩期血压升高为主且脉压差较...
  • 清肝滋阴化湿热,决明钩藤效验方

    清肝滋阴化湿热,决明钩藤效验方 临床证型" level="2"> 临床证型 (一)肝火亢盛型" level="3"> (一)肝火亢盛型 (二)阴虚阳亢型" level="3"> (二)阴虚阳亢型 (三)阴阳两虚型" level="3"> (三)阴阳两虚型 (四)痰湿壅盛型" level="3"> (四)痰湿壅盛型 附:秘验方介绍" level="...
  • CHAPTER23 高血压

    71 2024-11-19 《办公室拉伸》
    CHAPTER23 高血压 危险信号 导致因素 相关知识 办公室拉伸 预防措施 CHAPTER23 高血压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为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以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均以中...
  • 第一章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本章简单介绍了高血压治疗之前应知道的一些常识内容,让你更了解高血压,以便于下一步进行高血压的各种治疗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血压 第二节 血压是始终不变的吗 第三节 高血压如何分级 第四节 高血压的“三高”与“三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