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3.782 秒,为您找到 85 个相关结果.
  • 华罗庚的成才故事

    华罗庚的成才故事 华罗庚的成才故事 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生于1910年,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40岁了。因为中年得子,所以父亲对他十分疼爱。父亲靠代人收购蚕茧之类的杂货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家里生活十分贫困。贫穷的生活使得华罗庚身体非常瘦弱,再加上他整天没日没夜地钻研数学,使本来瘦弱的身体更加经不起折腾。在...
  • 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呕心沥血

    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呕心沥血 为了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1980年,科学院党组考虑增补科学家担任副院长。当时五位科学家副院长中,童第周已经过世,严济慈、周培源、华罗庚已是古稀老人了,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院长方毅由于中央工作繁忙,又兼国家科委主任,无力兼顾科学院的工作,请求辞去院长职务。 最后经中央同意,除物理学家钱三强继续留任副院长外,另外增补化学家卢嘉...
  • 华罗庚

    88 2024-11-14 《科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 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华罗庚 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就出生在江苏金坛的一家小店铺里,他一生下来就被装进一个箩筐中,顶上又盖一只箩筐,老人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所以,起名“罗庚”有吉祥如意的意思。他的父亲早年开了一座绸缎商店,后来店里不幸失火,所有的货物烧得一干二净。为了维持生活,父亲又开了一个小铺,做些收购蚕丝和出售日用...
  • 回到祖国 1949年12月25日,李四光和夫人许淑彬由热那亚启程秘密回国,于1950年3月初到达香港。 船到了香港码头,迎接他们的是多年的老同学陈厚甫。陈厚甫将新中国政府,周恩来总理为迎接他们回国所作的布置,向他们夫妇介绍:“李先生离开伦敦的消息,台湾国民党方面已经接到郑天赐从伦敦发出的报告,与此同时,这个消息早已通过其他途径传到北京了。正在主持中央人...
  • 伯努利级数面前的创新

    85 2024-11-14 《科学创新故事》
    伯努利级数面前的创新 伯努利级数面前的创新 瑞士数学家雅各·伯努利(1654~1705),是当年著名的伯努利数学家族中的佼佼者。他对无穷级数很有研究,也求出过一些无穷级数的和。 112+122+132+……,被称为伯努利级数。但是,“伯努利级数”却“徒有虚名”——伯努利对这级数的求和问题一筹莫展。于是他声称,如果谁能求出这个无穷级数的和并把方法告诉他...
  • 在通往“1+1”的道路上

    73 2024-11-14 《科技改变世界》
    在通往“1+1”的道路上 在通往“1+1”的道路上 1742年,是一个数学家们至今仍难以忘怀的年头。 这一年的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1690~1764)给当时住在彼得堡的瑞士数学家欧拉(1707~1783)写了一封信。哥德巴赫在信中猜想说:每一个大于5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的和——通常称为“偶素数歌德巴赫猜想”;每个大于8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的...
  • 72 2024-11-19 《华罗庚的故事》
    赴欧洲、美国和香港讲学 1979年9月的一天,碧空如洗,坐落在伯明翰街头的一家中国餐馆,忽然走进来几位西装革履的中国人,随行人员指着刚刚坐下的华发老者对餐馆的老板——一位姓冯的华侨说: “这位就是来英国讲学的华罗庚教授。” “哎呀!这可是请都请不到的贵客呀!”冯老板紧走几步,上前拉住华罗庚的手,激动地说: “华先生,您可真是为咱们中国人争了光啊!现...
  • 71 2024-11-19 《华罗庚的故事》
    第一位伯乐——王维克老师 华罗庚在金坛中学一丝不苟地做着属于他的工作。他不厌其烦的记账、领款、发款;购买教学用品,登记后发放;甚至连教师们用的铅笔,也一根根削好了放在每个人的桌上。学校的各项事务,他都弄得井井有条。华罗庚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做的很多事都不是职务要求的。每天放学后,他总是一个人在校园里巡视一周,看看各个教室的黑板有没有擦干净,灯有没有熄,门窗...
  • 64 2024-11-19 《华罗庚的故事》
    投入新中国的怀抱 华顺的来信在华罗庚的生活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妻子读了信,有些迟疑地问: “罗庚,我们回不回去呢?” “当然回去,而且越快越好!” “要不,我先回去看看情形,然后你再做决定?” “不用了。女儿不是在信上都写明白了吗,共产党廉洁奉公,解放军爱护人民、纪律严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她还说,新中国的建设正需要大批的科学家,我们还有什...
  • 华罗庚不忘恩师

    华罗庚不忘恩师 华罗庚不忘恩师 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著名的数学家。他对近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华罗庚在老家金坛读初中时,得到数学老师王维克的特殊栽培。王老师学识渊博,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很有水平的翻译家。是他发现了华罗庚这个数学天才,并精心扶植和培育这棵数学新苗。华罗庚成名以后,曾深情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