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135
秒,为您找到
70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1
2024-11-19
《智慧之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事》
航海家辨明方向的眼睛 ——指南针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常常走进深山老林,去采集贵重的草药,去寻觅珍奇的珠玉。 森林里上不见太阳和星斗,四面又全是蓊郁的树木,葳蕤的葛藤,他们靠什么来识别方向呢? 在茫茫的大海上,恶风怒吼,浊浪排空,一望无际,天水一色,哪里是东南西北呢?我们的祖先凭借什么工具远涉重洋呢? 春秋时期,诸侯纷起,战乱不已。战争中,...
镇守鄜延路
1
2024-11-19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
镇守鄜延路 沈括在宣州知州任上,干了将近三年,把宣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物丰民乐。 1080年(元丰三年)5月,沈括改任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6月,又被朝廷任命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 唐朝贞观二年(628年),开始在边州设置经略使,统领边防部队。后来常以节度使兼任。宋朝初年,不设置此职。仁宗宝元年间,为抵御西夏入侵,在西北沿边诸路设置经略使,因常兼任安抚...
汴河水利
1
2024-11-19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
汴河水利 1072年(熙宁五年),沈括奉命治理汴河,顺便视察汴河两岸的淤田情况。 汴河在北宋时,指的是隋朝所开凿的通济渠从黄河至淮河的一段,长达千里。 北宋建都汴京,全靠汴河漕运为京城提供钱粮。 汴京位于汴河之滨,靠汴河与淮河相连,淮河又靠大运河与长江相连。这样,江南鱼米之乡的财富,便可靠水路直达汴京了。 沈括受命之后,将司天监的工作委托...
0
2024-11-19
《传播中国古代科学文明的使者:李约瑟的故事》
“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北宋润州(今江苏镇江)的东郊有一处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地方。这里原是杂草丛生、断壁残垣之地,经主人精心设计布局,一扫往昔荒芜颓废的陈迹。但见园内的岭峦上,乔木参天,翠竹成林,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耳目清新;峦下流经园的小溪,碧绿澄澈,叮咚悦耳,缓缓流向一方花圃。小溪两岸高耸的树木,交织成荫,与溪水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神奇梦幻的图...
沙海蜃楼和海市蜃楼
0
2024-11-14
《气象卫星直播》
沙海蜃楼和海市蜃楼 沙海蜃楼和海市蜃楼 沙海蜃楼景观 1991年8月18日有一辆长途客车在青海省察尔汗的“万丈盐桥”的公路上行驶。9时55分,当汽车距格尔木市70千米的时候,旅客们惊奇地发现在西北无垠荒漠的尽头,突然出现一片水泽,随着汽车的行进不断变幻位置。 10时14分,淡蓝色的水泽从西北转向正西方,并奇迹般地从水泽中幻化出一座座白色的大楼,错落...
东海任上
0
2024-11-19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
东海任上 1055年(至和二年),二十五岁的沈括因政绩突出,被调往百里之外的东海县担任代理县令。 为了了解民情,沈括走遍了东海县。 一天,沈括路过两座古墓,对古墓的碑文产生了兴趣,便传令随行的官员暂时休息一下。 碑面虽然有些剥蚀了,但字迹尚可辨认清楚。沈括站在碑前,认真地阅读碑文。读罢碑文,沈括发现碑文中提及东海县的沿革,所说与图经不符。 图经属...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吗
0
2024-11-14
《文学奥秘与探奇》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吗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吗 要问《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大家都会说:当然是王之涣。但是,却也有不少人持否定态度。其理由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卷十五中记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诗者甚多,唯李益、王文涣、畅渚三篇能状其景。……王文涣诗曰:‘白日依山尽……’。”王文涣是什么人?沈括没说...
会燃烧的“石脂水”——石油
0
2024-11-14
《节能:从小事做起》
会燃烧的“石脂水”——石油 石油的真面目 火井之谜 酒泉城的保卫战 从煤油灯到喷气式飞机 是谁在“喝”汽油 不用“吃”水的火车 会燃烧的“石脂水”——石油 石油的真面目 如果你去过油田,你会看到从地下采出来的石油是一种粘稠的,颜色很深的液体,人们叫它原油。 原油的颜色虽然很深,但各地产的石油并不是同一个色。大庆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门出的...
古老的华夏遗谜
0
2024-11-19
《科学的迷雾:外星人与飞碟的故事》
古老的华夏遗谜 中国是龙的故乡,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令人敬仰的神灵。历代皇帝都被认为是龙的化身,称为真龙天子,身体称为龙体,衣服称为龙袍,甚至连皇帝喜怒哀乐的表情都被称之为“龙颜”。时至今日,谁也未曾见过“龙”这种奇怪的动物,古生物学家们也从未发现过“龙”的化石。那“叶公好龙”的故事也不过是奉劝人们要言行一致的...
二胡
0
2024-11-14
《教你学弦鸣乐器》
二胡 二胡 二胡,拉弦乐器。又名胡琴、南胡、嗡子、胡胡。由唐宋以来的奚琴、嵇琴、胡琴演变而来。 奚琴因出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奚人而得名。宋欧阳修《试院闻奚琴作》诗云:“奚琴本出奚人乐,奚人弹之双泪落”。早期奚琴是弹弦乐器。宋陈肠《乐书》(1101年成书)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书...
1..
«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