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3.169
秒,为您找到
819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厄尔尼诺”现象
29
2024-11-14
《海洋遨游》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可是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呢? 简单地讲: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
外来物种入侵
29
2024-11-14
《善待我们的家园》
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占领了水面 飞机草 微甘菊已经成为深圳绿化工作的大敌 外来物种入侵 你听说过食人鱼吗?这本是生活在数万千米之外的南美洲的一种鱼类。这种鱼牙齿尖锐,性情凶残,它不仅捕食其他鱼类,而且还会对人和牲畜发起攻击。可是现在,在我国也出现了这种鱼。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在进入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各个国家都面临着迫切的外来物种...
水母
29
2024-11-14
《蔚蓝世界》
水母 水母 在海洋里有这样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们虽然没有脊椎,但身体却非常庞大;它们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些像一把撑开的雨伞,有些像一枚银币;它们常常成群出没,闪耀着微弱的淡绿色或蓝紫色光芒,有的还带有彩虹般的光晕……它们紧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个整体似的漂浮在蔚蓝的海面上,而它就是水母。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
水污染
29
2024-11-14
《善待我们的家园》
水污染 淡水资源 缺水地区 水污染 水污染 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是一个71%的面积由水覆盖的蓝色星球,但其中97%为苦涩的海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和饮用的淡水只占了3%左右,在这3%左右的淡水中,约有266%是人类难以开发利用的两极雪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相当于淡水资源储量的034%。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
地球也会发高烧
28
2024-11-14
《善待我们的家园》
地球也会发高烧 专家称全球将变暖 地球也会发高烧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四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太阳光线通过大气层的时候,大气层把可能逃跑的热量捕获,使地球温暖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造成这种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我们称这些气体为温室气体。 恰到好处的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有益的。要是没有温室气体,地球平均气温要比现在...
洋中脊
28
2024-11-14
《海洋遨游》
洋中脊 洋中脊 人有脊梁,船有龙骨。这是人和船成为一定形状的重要支柱。因而人能立于天地之间,船能行于大洋之上。海洋也有脊梁,大洋的脊梁就是大洋中脊,它决定着海洋的成长,是海底扩张的中心。 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它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底山系。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8万余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
海底火山与平顶山
28
2024-11-14
《蔚蓝世界》
海底火山与平顶山 海底火山与平顶山 1963年11月15日,在北大西洋冰岛以南32千米处,海面下130米的海底火山突然爆发,喷出的火山灰和水汽柱高达数百米,在喷发高潮时,火山灰烟尘被冲到几千米的高空。 经过一天一夜,到11月16日,人们突然发现从海里长出一个小岛。人们目测了小岛的大小,高约40米,长约550米。海面的波浪不能容忍新出现的小岛,拍打冲走...
猖獗肆行的流感病毒
28
2024-11-14
《微生物:显微镜下的世界》
猖獗肆行的流感病毒 猖獗肆行的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是世界上最猖獗的传染病,曾多次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仅仅在1957年的一次流感大传播,全世界共有15亿人发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小孩被折磨致死。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叫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有球状或长形两种形状。它们能侵害人类、马、猪和一些鸟。 流感病毒之所以如此猖獗肆行,是因...
28
2024-11-19
《天涯海角一点通:电报和电话发明的故事》
电话的发明 电报的发明揭开了电通信时代的序幕,它以接近光的速度为人们传递着信息。但人们发现从发出电报到对方收到电报要经过译报、发报、收报、抄报等多道手续,而且不能立即得到回答。不满足现状的人们又开始了新的用电直接传送人的语言的探索。和电报一样,电话的发明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批发明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有许多人声称自己是电话的发明人,也有许多国家要求承...
28
2024-11-19
《遨游太空: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
一箭送三星 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把一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轨道。这样我们便成了继美国、苏联和法国之后,在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这种被人称为“一箭多星”的发射新技术的国家。 实现一箭多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把多颗人造卫星一次从运载工具中弹射出去。显然,被弹射出去的卫星差不多会在相同的轨道上运行。为此,只要在一枚运载工具上装入...
1..
«
69
70
71
72
»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