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617 秒,为您找到 86 个相关结果.
  • 何梁何利奖

    何梁何利奖 何梁何利奖 创办于1994年的“何梁何利奖”,是由何梁何利基金设立的奖项,这项基金是由何善衡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何添、利国伟的伟伦有限公司共同捐资,基金与奖项因此得名。 何梁何利奖的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基金设“...
  • 割断白云稻正青

    割断白云稻正青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辛勤耕耘在杂交水稻王国里的袁隆平,历经17个寒暑,终于迎来了又一个金色收成。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首都北京联合召开授奖大会,授予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特等发明奖,袁隆平代表协作组走上领奖台,从国家副总理手中接过奖状、奖章和10万元巨额奖...
  • 无私奉献的王德臣

    无私奉献的王德臣 无私奉献的王德臣 王德臣,1933年1月21日出生于辽宁义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火箭总体设计部工作。1962年3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突然坠毁,当时担任结构组组长的王德臣跟随钱学森院长前往现场分析故障原因。 钱学森看见这位年轻人如坐针毡的样子,就给他讲了自己的老师冯·卡门...
  • “八字宪法”加两字 1962年10月1日,竺可桢照例清早起来,见天气晴好,太阳照耀得房瓦闪亮,院子里的盆盆菊花争相开放,黄的鲜艳,白的高洁,红的炽热。各色花朵,像是孩子们的张张笑脸,迎接新中国第14个国庆节的到来。他所精心培植的这架葡萄也熟了,剪下来,叫孩子给院内各家送去,分享这丰收的喜悦,也给各家的孩子们增添节日的快乐。对竺可桢来说,这又是个难得的休息...
  • 钱学森

    钱学森 钱学森 ——毅然归国的科学家 钱学森(1911-2009),当代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力学家、火箭专家。1991年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最高表彰。 钱学森是浙江杭州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铁路机械工程专业。1935至193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193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工...
  • 有一种人格可以激励一生——各界人士深情送别钱学森

    有一种人格可以激励一生——各界人士深情送别钱学森 有一种人格可以激励一生——各界人士深情送别钱学森 轻雾弥漫,阳光微露。八宝山革命公墓前,鬓发苍苍的老者郭益民手捧9朵菊花,伫立在清冷的风中。 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于6日上午举行,虽然素昧平生,这位来自解放军第二炮兵的老人特意在早上6点多赶来送钱老最后一程。他说,“9代表长久。我以...
  • 目录

    目录 Guide 目录 前言 一、决定发展导弹 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导弹 钱学森给军委领导上课 组建导弹航空科研领导机构 聂荣臻确立自力更生方针 决定成立导弹特种部队 二、第二炮兵成立 第二炮兵领导机关成立 炮兵教导大队成立 第一批导弹兵结业 组建中国导弹第一营 八○二营开进满城子兵营 周...
  • 斯人已逝 音容宛在

    斯人已逝 音容宛在 斯人已逝 音容宛在 2009年11月6日,北京八宝山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横额,下面是钱学森遗照,遗照的正下方摆放着两个花圈,分别书有“爸爸,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和“爷爷我们永远想念您”字样。遗体的前方摆放着钱学森夫人蒋英的花圈,挽联上写“学森安心走好”。钱学森遗体身穿黑色中山装,...
  •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的运行轨道最近点距地球439千米,最远点距地球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这颗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赫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它是我国的科技之...
  • 钱伟长的成才故事

    钱伟长的成才故事 钱伟长的成才故事 钱伟长(1912-),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擅长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是罕见的科学全才。 出身江苏无锡县农村的钱伟长,由于家境贫穷,少年时长得十分瘦弱,穿得十分寒酸。见他这副模样,连祖母也断定他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为了生计,钱伟长从小就不得不帮助家里干活。白天帮妈妈摘桑叶养蚕,晚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