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812 秒,为您找到 106 个相关结果.
  • 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

    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 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 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白色污染 放射性污染 农药污染 食品污染 垃圾污染 太空污染 拓展阅读 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 陆源污染 指陆地上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陆源型污染和海洋型污染、大气型污染构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陆源污染物质种类最广,数量最...
  • 有机化学大师

    有机化学大师 到19世纪初期,无机化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1789年法国大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之后,英国道尔顿(J.Dalton,1766-1844)的原子论、意大利阿佛伽德罗(A.Avogadro,1776-1856)的分子假说、贝采里乌斯和戴维(Humphry.Davy,1778-1829)的电化二元论,这些无机化学领域中...
  • 摩擦力为什么会“消失”

    59 2024-11-14 《科技改变世界》
    摩擦力为什么会“消失” 摩擦力为什么会“消失” “啊,提高了40%,这不可能!” 法国的海军工程师们惊叫起来。 像其他船厂一样,20世纪40年代巴黎的一家海军造船厂,也用人工水池来检测舰船模型的性能。这个模型长约2米,是真船大小的1/100。 每过几个月,工程师们就要在同样的水池、同样的船模和同样的功率下,重复试验。 可是有一天,他们发现试验绪...
  • 绝缘体也会导电

    绝缘体也会导电 绝缘体也会导电 1975年,美国费城(它的全称是费拉德尔非亚)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伦·马克迪亚米德(1927~)教授,到日本访问。当这位出生在新西兰的化学家参观东京技术学院(一译东京理工学院)的时候,在一个实验室的角落里看见一种奇异的薄膜——样子像塑料,但又闪着金属的银光。于是,他好奇地询问:“那是什么?”“废品”。陪同的白川英树(193...
  • 康达明发现野生橡胶树 人类对高分子的探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根据早期的历史记载,在公元11世纪的中美洲,有人在洪都拉斯附近发掘出“橡胶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称它为“魔球”。据猜测,洪都拉斯“魔球”是印第安人嬉戏时的玩具,也可能是业已消失的玛雅文明的宫廷遗物。自此,人们就开始探究形成这种“魔球”的物质。欧洲著名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
  • 塑料王国的“无冕之王” 高分子世界的奥妙,在于它“化腐朽为神奇”。 乌黑恶臭的煤焦油,平淡无奇的天然气,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学合成,便奇迹般地变成了纤维、塑料、橡胶等材料。因此,有人称它为“分子变幻魔术”。 合成塑料的历史,就有一段像魔术一样的有趣插曲。 首先从合成有机玻璃的故事说起。1927年,西方市场经济繁荣,各国的公司纷纷扩大投资,盲目...
  • 假象牙的故事 19世纪60年代,英国首都伦敦市场上出现了价格便宜的“象牙”制品。 说它是象牙吧,价格十分便宜,店家说是“跳楼价”;说它不是象牙吧,那手感、质地和色泽等又与真的一模一样。当时,伦敦上流社会正掀起一股“象牙热”,于是很快便形成了一个销售“热点”,绅士淑女们无不谈论这些神奇廉价的“象牙”制品。 原来售卖象牙的商人百思不得其解,派出“间谍”四...
  • 目录

    目 录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编审委员会 序言 原子,分子,大分子 康达明发现野生橡胶树 法拉第等人的分子式 “工业蚕”吐丝了 博士的困惑 大分子的世界 魂牵梦萦高分子 “锦纶”、“尼龙”隆重登场 卡洛泽斯加盟杜邦 备受青睐的“尼龙-66” 假象牙的故事 竞技场上德国领先 金光灿烂的诺贝尔奖 ...
  • 原子,分子,大分子 “原子”,是古希腊文化的产物。 古希腊一位名叫德谟克利特的圣人,最早天才地猜测: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就是最微小、坚硬、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德谟克利特及其追随者认为,万物是原子的堆积,其所以不同,是由于万物本身的原子的数目、形状和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的。 19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确立...
  • 现代生物学的建立 核酸是另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它的发现比蛋白质要晚约30年。 1869年,瑞士的年轻科学家米歇尔(J.Miescher)在用胃蛋白酶水解脓细胞时,获得一种不同于蛋白质的含磷物质,经过显微镜分析,他称这种含磷物质为“核质”。不久,有人发现“核质”呈酸性,又由于它主要来自细胞核,故称它为“核酸”(蛋白质与核酸复合体)。 这是科学史上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