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6.645 秒,为您找到 106 个相关结果.
  • 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

    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 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 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白色污染 放射性污染 农药污染 食品污染 垃圾污染 太空污染 拓展阅读 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 陆源污染 指陆地上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陆源型污染和海洋型污染、大气型污染构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陆源污染物质种类最广,数量最...
  • 有机化学大师

    有机化学大师 到19世纪初期,无机化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1789年法国大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之后,英国道尔顿(J.Dalton,1766-1844)的原子论、意大利阿佛伽德罗(A.Avogadro,1776-1856)的分子假说、贝采里乌斯和戴维(Humphry.Davy,1778-1829)的电化二元论,这些无机化学领域中...
  • 摩擦力为什么会“消失”

    80 2024-11-14 《科技改变世界》
    摩擦力为什么会“消失” 摩擦力为什么会“消失” “啊,提高了40%,这不可能!” 法国的海军工程师们惊叫起来。 像其他船厂一样,20世纪40年代巴黎的一家海军造船厂,也用人工水池来检测舰船模型的性能。这个模型长约2米,是真船大小的1/100。 每过几个月,工程师们就要在同样的水池、同样的船模和同样的功率下,重复试验。 可是有一天,他们发现试验绪...
  • 绝缘体也会导电

    绝缘体也会导电 绝缘体也会导电 1975年,美国费城(它的全称是费拉德尔非亚)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艾伦·马克迪亚米德(1927~)教授,到日本访问。当这位出生在新西兰的化学家参观东京技术学院(一译东京理工学院)的时候,在一个实验室的角落里看见一种奇异的薄膜——样子像塑料,但又闪着金属的银光。于是,他好奇地询问:“那是什么?”“废品”。陪同的白川英树(193...
  • 塑料王国的“无冕之王” 高分子世界的奥妙,在于它“化腐朽为神奇”。 乌黑恶臭的煤焦油,平淡无奇的天然气,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学合成,便奇迹般地变成了纤维、塑料、橡胶等材料。因此,有人称它为“分子变幻魔术”。 合成塑料的历史,就有一段像魔术一样的有趣插曲。 首先从合成有机玻璃的故事说起。1927年,西方市场经济繁荣,各国的公司纷纷扩大投资,盲目...
  • 假象牙的故事 19世纪60年代,英国首都伦敦市场上出现了价格便宜的“象牙”制品。 说它是象牙吧,价格十分便宜,店家说是“跳楼价”;说它不是象牙吧,那手感、质地和色泽等又与真的一模一样。当时,伦敦上流社会正掀起一股“象牙热”,于是很快便形成了一个销售“热点”,绅士淑女们无不谈论这些神奇廉价的“象牙”制品。 原来售卖象牙的商人百思不得其解,派出“间谍”四...
  • 康达明发现野生橡胶树 人类对高分子的探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根据早期的历史记载,在公元11世纪的中美洲,有人在洪都拉斯附近发掘出“橡胶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称它为“魔球”。据猜测,洪都拉斯“魔球”是印第安人嬉戏时的玩具,也可能是业已消失的玛雅文明的宫廷遗物。自此,人们就开始探究形成这种“魔球”的物质。欧洲著名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
  • 废品带来的诺贝尔奖

    48 2024-11-14 《微笑永远绽放》
    废品带来的诺贝尔奖 启迪之光 废品带来的诺贝尔奖 19世纪中期,乒乓球运动风靡美国,制造商们都想制造一种更为理想的乒乓球,于是,在报纸上悬赏一万美元,以征集更好的乒乓球。 人们跃跃欲试,但是很多人因为没有耐心,又缺乏必要的知识,纷纷失败了。 一个名叫海厄特的美国人对制乒乓球很感兴趣。他有一个阅览报纸杂志的好习惯,尤其对化学,他一直很留心地研究着,...
  • 目录

    目 录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编审委员会 序言 原子,分子,大分子 康达明发现野生橡胶树 法拉第等人的分子式 “工业蚕”吐丝了 博士的困惑 大分子的世界 魂牵梦萦高分子 “锦纶”、“尼龙”隆重登场 卡洛泽斯加盟杜邦 备受青睐的“尼龙-66” 假象牙的故事 竞技场上德国领先 金光灿烂的诺贝尔奖 ...
  • 博士的困惑 德国的阿道夫·冯·拜尔(A.V.Baeyer)是一位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是推动高分子合成的重要人物。 拜尔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父亲原是职业军官,但十分喜爱科学,年过半百还孜孜不倦地学习地质学,后来以76岁高龄出任柏林皇家地质研究院院长。父亲的勤奋好学给幼年的拜尔以深刻的影响,促使他走上了科学探索之路。 拜尔早年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