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6.633
秒,为您找到
369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250
2024-11-19
《智慧之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事》
推动科学前进的螺旋桨 ——印刷术 当您打开课本,阅读课文时;当您每天早晨走向报亭,去看当天的新闻时;当您走向琳琅满目的图书市场,去购新书时,您是否想过印刷术的重要呢? 如果没有印刷术,我们能够供应千千万万学生的课本吗?如果没有印刷术,报纸能印出当天的新闻吗?如果没有印刷术,人类怎样传播科学与文化呢? 您想知道人类在发明雕版印刷以前,所走得艰难历程吗...
言谈礼仪风俗
250
2024-11-14
《礼仪实用百科》
言谈礼仪风俗 敬语、谦语的运用 称呼礼仪 介绍礼仪 言谈技巧 学会赞美他人 言谈礼仪风俗 敬语、谦语的运用 英国谚语有云:善始者方有善终。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与人打招呼的方式、介绍别人或自我介绍的方式很可能决定着以后整个交往的成功与失败。倘若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佳,那么你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弥补缺陷,重新树立你的形象。 如与...
第二章 观体识病
250
2024-11-14
《家庭健康自助事典》
第二章 观体识病 第二章 观体识病 1.指甲辨病 人的指甲,是人体美学的组成部分,更是显示人的健康的“微型荧光屏”。健康人的指甲呈粉红色,饱满有光泽,边缘轮廓清楚。指甲表面的变化,既是营养状况的反映也是几种疾病诊断的根据。当指甲颜色改变或皲裂变形时,往往反映某些疾病已经发生,或是年老体衰的表现。 (1)甲半月是指甲根处淡色半月形所在。老人、消化功能...
第三章 以仁处世,广结善缘
249
2024-11-14
《谋略展示智慧(上)》
第三章 以仁处世,广结善缘 一、大仁大义,高尚做人 1.仁,就是义 2.大仁大义真君子 3.仁就是为人之道 4.躬身力行,规范于礼 二、以仁为本,以仁处世 1.仁心即是人心 2.仁是百善之首 3.以仁为道,仁承天下 4.用恩威不如用仁礼 5.刘秀以柔为仁安天下 三、施以怀柔,以威德服人 1.恩威并施,不战而屈人之兵 2.杀身成仁,做仁...
第九章 怀孕八个月
248
2024-11-27
《孕产育儿宝典》
第九章 怀孕八个月 一、妊娠的变化 母体的变化 胎儿的发育 二、孕妇的生活 八个月的保健 重视心理卫生 保持愉快情绪 衣食住行的禁忌 安排好睡眠 躺卧的姿势 注意仰卧综合征 孕期腹部增长小于孕月的处理 药膳4则 山药薏米粥 赤小豆煲鲤鱼 芹菜粥 柏子仁炖猪心 三、双胎与多胎 怀上双胞胎不必担忧 双胞胎属于高危妊娠 双胞胎...
总 序
248
2024-11-14
《激情大师米开朗琪罗》
总 序 总 序 总 序 总 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十分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遥远而又亲近。 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我们只要与他们之间有着某种意会与神交,那么他们有时是会令我们痛苦...
248
2024-11-19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
继承与发展 正当孟德尔将自己8年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时,又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诞生了。他就是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rmas Hunt Morgan,1866—1945)。 1886年9月25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克辛顿。家庭可谓名门望族。他童年时,经常喜欢在乡间及山区采集植物、捕猎动物和广搜各类石头,表现出对新奇大自然的爱好。1886牛,他在...
总序
248
2024-11-14
《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
总序 总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十分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遥远而又亲近。 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我们只要与他们之间有着某种意会与神交,那么他们有时是会令我们痛苦的,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
推陈出新——婚姻制度
248
2024-11-14
《老北京的婚丧与喜庆》
推陈出新——婚姻制度 一夫一妻制度的形成 从夫居与从妻居的斗争 西周礼制下的婚姻礼俗 初成规模的秦代婚制 汉唐律令对婚姻的维护 宋代婚姻立法及嫁娶 发展和变化中的婚制 推陈出新——婚姻制度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虽然有两性的结合,但这种结合的目的是为了人种的自然繁衍,纯属一种自然现象。所以,这种两性之间的结合,严格来讲不能称为婚姻。 随...
少年求学于剑桥大学
248
2024-11-14
《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
少年求学于剑桥大学 少年求学于剑桥大学 少年求学于剑桥大学 少年求学于剑桥大学 由于培根十分聪慧,再加上家庭的严格训练和教育,他在12岁时就完成了语言、圣经、神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到了12岁时,所能请到的家庭教师已无法满足他的学习要求。于是父母试着为儿子选择了几所中学,可是听课之后,培根认为上课的内容过于简单了。 于是,父母为...
1..
«
83
84
85
86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