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2.024
秒,为您找到
168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金星的探测发现
120
2024-11-14
《最美丽的星空》
金星的探测发现 金星的探测发现 金星上的环境 1988年,前苏联宇宙物理学家阿列克塞·普斯卡夫宣布说:“发现于火星上的同样也存在于金星上。” 据人类所知,金星的自然环境比起火星来要严酷得多。金星表面极限温度可达至500摄氏度,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90%以上,空中还经常落下毁灭性的硫酸雨,特大热风暴比地球上12级台风还要猛烈数倍。 从1960年...
战场上亲自操炮发射
119
2024-11-14
《美国国父华盛顿》
战场上亲自操炮发射 战场上亲自操炮发射 战场上亲自操炮发射 战场上亲自操炮发射 从1753年10月奉命出使俄亥俄,到1754年7月困苦堡战败撤回,华盛顿有十个月都处在高度紧张的斗争中,人已是心力交瘁。 尤其这年11月,英国政府颁布了一个新条例,规定:英王及英王在北美的总司令所委任的军官,其地位应在殖民地总督所委任的军官之上。 ...
维尔纳•冯•西门子
119
2024-11-14
《发明家的故事》
维尔纳•冯•西门子 维尔纳•冯•西门子 维尔纳•冯•西门子,生于汉诺威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中12个孩子中排行第四。1847年,西门子和工程师约翰•乔治•哈尔斯克依靠自己堂兄的投资,建立了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主要生产西门子发明的指南针式电报机,这个公司也就是后来西门子公司的前身。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因为他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使得公司的发展也受到了...
大脑无线电广播
119
2024-11-14
《奏响人生的旋律》
大脑无线电广播 大脑无线电广播 大雨哗哗地下。雷声隆隆地响。整座山头像是给浓雾包围住了,阴沉沉的。骆驼峰上的飞龙洞里,蹲着两个躲雨的少年,一个叫大牛,一个叫火生。这两个人,满脚是泥,光着上身,打湿了的衣服,晾在一块干石头上,旁边还有两个沉甸甸的背包,背包里尽是些小石头。 大牛蹲了一阵,朝洞外看着,说道:“雨还那么大,大概不会停了。” 火生说:“今天...
太空奇遇
119
2024-11-19
《科学的迷雾:外星人与飞碟的故事》
太空奇遇 宁静的夜晚,一弯明月高悬,如水的银辉铺洒在寂静的大地上,人们仰望天空,那皎洁的月亮总是会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诗人苏轼关于月亮的千古绝唱仿佛又回荡在耳畔: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渴望插上翅膀,飞上那神秘的广寒宫。于是有了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一个个动人传说。 终于,人们实现了千...
战后难得的休闲度假
118
2024-11-14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战后难得的休闲度假 战后难得的休闲度假 战后难得的休闲度假 战后难得的休闲度假 战争结束后,不知道是居里夫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好了起来,还是和平时代给她带来了安稳的心理,居里夫人变得安详了许多。她已经放松了她的心情,岁月渐渐地冲淡了往日的烦恼。 1921年,居里夫人给她的姐姐布罗妮娅的信上是这样说的: 我的一生曾经受了很多的苦难,...
118
2024-11-19
《传播中国古代科学文明的使者:李约瑟的故事》
船尾舵的最早发明 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7月,苏州刘家港的长江边上,波涛滚滚,江风浩荡,62艘高大的“宝船”在江面上一字排开,这是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的首次远航。他们将通过我国的南海诸岛,经过东南亚诸地,抵达印度西岸……。郑和后来在一篇纪念远航的碑记中以豪迈的口吻写道:“看啊!海洋,那滚滚的波涛连接到天际,汹涌的巨浪山崩似的压来……我们的船...
小小的心
118
2024-11-27
《黄金——鲁彦作品精选》
小小的心 小小的心 小小的心 小小的心 赖友人的帮助,我有了一间比较舒适而清洁的住室。淡薄的夕阳的光在屋顶上徘徊的时候,我和一个挑着沉重的行李的挑夫穿过了几条热闹的街道,到了一个清静的小巷。我数了几家门牌,不久便听见我的朋友的叫声。 “在这里!”他说,一手指着白色围墙中间的大门。 呈现在我的眼前的是一座半旧的三层洋楼:映在夕阳...
前言
118
2024-11-14
《决胜竞争机制》
前言 前言 小故事,大智慧,智慧是创造成功的源泉。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智慧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美国著名成功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只要你想成功,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美国著名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斯说:“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 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连敢想、敢做和敢干的...
自杀者为何修改遗嘱
118
2024-11-14
《科技改变世界》
自杀者为何修改遗嘱 自杀者为何修改遗嘱 1906年的一天,一个年仅40岁的人呆呆地走进图书馆——自杀之前的最后几个小时要在这里打发。当然,这是在痛不欲生的失恋者立下了遗嘱之后。 但是,这个准备轻生的德国人在读到一篇数学论文之后,他惊呆了! 于是,他修改了遗嘱。 他是谁,是什么论文有“惊呆”轻生者的巨大力量,他修改后的遗嘱是什么内容? 这还得从古...
1..
«
83
84
85
86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