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5.648
秒,为您找到
108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书宦世家
32
2024-11-19
《一位身披袈裟的科学家:僧一行的故事》
书宦世家 书宦世家 僧一行俗名张遂(公元683—727),他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盛唐时期。唐王朝安史之乱前,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便是历史上的盛唐时期。 唐王朝是在隋末农民起义激烈的社会震荡中建立起来的。面对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和贞观初年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唐太宗李世民以亡隋为...
宝宝辅食添加与配餐
32
2024-11-19
《宝宝辅食添加与配餐》
宝宝辅食添加与配餐 1 掌握宝宝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更及时地为宝宝提供营养。 2 600道辅食参考,帮助父母照顾换乳阶段宝宝的科学饮食。 3 专家解答关于辅食喂养的热点问题,为父母解除担忧。 4 为80后的新妈妈介绍宝宝的喂养经验,准确又贴心。 有针对性地介绍宝宝的辅食添加与营养配餐,分为四个阶段的辅食,提供各阶段宝宝需要的营养。科学健康的资...
遗嘱
31
2024-11-14
《花季的酸甜追忆》
遗嘱 遗嘱 ——布拉克福德 昏暗的夜色里,从乔治·华盛顿·卡佛街上传来了一阵凄厉的歌声,隐约中觉得歌名应该叫做《与耶稣同行歌》,但它却被微风吹得零零散散,以至于听上去像大树叶子在“哗哗”作响。 从街的尽头出来一个小男孩。他赤着脚,低着头,在人行道上走着。他的两只脚已脏得不成样子,可他却总想在这裂缝横生的人行道上找平整干净的地方走。他不停地向前走着,...
皇帝面前不低头
31
2024-11-22
《礼让操守》
皇帝面前不低头 皇帝面前不低头 东汉的开国皇帝是刘秀,历史上称他光武帝,也称汉光武。光武帝得了天下,把都城设在了洛阳。 洛阳是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地方。可是,洛阳城里也聚居着很多皇亲国戚、豪门贵族,他们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根本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经常把洛阳的秩序搞得乱糟糟的。 东汉是刘秀依靠武力建立...
领带的由来
31
2024-11-14
《万物家史》
领带的由来 领带的由来 关于领带的起源,有两个不同的传说。 一个传说领带是英国妇女发明的,领带经历了漫长而有趣的发展过程。 工业革命前,英国也是个落后的国家。成年男子吃肉通常是用手捧到嘴边去啃,酒足饭饱之后男子们又会用袖口去擦拭油腻的胡须和嘴角。为了对付男人这种不爱干净的行为,妇女们便在男人的衣领下挂了一块布,专供他们擦嘴。久而久之,衣领下面的这块...
恩怨
31
2024-11-14
《情感是种体验》
恩怨 恩怨 怨恨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家庭中有人得了这种病,那么,全家所有的人都会染上它。 〔法〕巴尔扎克,引自《婚姻的心理学》 忘恩负义永远是一种弱点。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有才干的人是忘恩负义的。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感恩和背信不过是同一行列的首尾两端。 〔美〕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 德无细,怨无小。 〔中〕刘向:《说苑·复...
要听从内心的召唤
31
2024-11-14
《走出自己的道路》
要听从内心的召唤 要听从内心的召唤 法国现代小说家安德森原来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他一心想当文学家。在他36岁时,竟然下决心抛弃产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这在世人的眼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安德森后来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他本人也被誉为“法国现代文学之父”。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对于自己当初做出这一行为的过程描写道: 我办公室有一扇门直通大街,走...
巧过女儿国
31
2024-11-14
《西游记》
巧过女儿国 巧过女儿国 师徒四人走了很久,过了冬天,又迎来了一个春天。这天,四人遇到一个小河,三藏不知道怎么过去。悟空从岸边望去,远远看见在河那边有几个茅屋,估计是摆渡的人家,就高喊:“摆渡1 的,划个船过来。” 不一会儿,对岸有个人划着船驶过来。划近了一看,撑船的是个老婆婆。悟空很好奇,就问:“怎么是个老婆婆来撑船啊?”老婆婆笑笑没有回答他。师徒们...
造水运浑天仪的一行
31
2024-11-14
《谁还那样数星星》
造水运浑天仪的一行 造水运浑天仪的一行 一行是我国唐代杰出天文学家,他是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一度之长的人,同时还编制了《大衍历》。他也是佛教密宗的领袖,著有密宗权威著作《大日经疏》。 一行在幼年时聪敏老成,读书过目不忘。他依止于普寂禅师,曾于大法会中将卢鸿居士为法会所撰的一千言序文,略读一遍,就可以朗朗诵出,而且不漏一字。因此,卢鸿对他赞佩不已。...
万春圩工程始末
31
2024-11-19
《梦溪园中的科学老人:沈括的故事》
万春圩工程始末 1061年(嘉祐六年),三十一岁的沈括被调往江南任宁国县令。 一天,沈括正在后衙翻文牍,主簿进来交给他一封书函。 沈括启封展阅,原来是江南转运使张颗请他到转运使衙门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沈括是个急性子,将县里的事暂时交给主簿代理,立即动身前往转运使衙门。 张颗见沈括说到就到了,心里很高兴,忙起让座。彼此略作寒暄后,张颗说道: ...
1..
«
90
91
92
93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