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榜单
标签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古交农家书屋
本次搜索耗时
3.824
秒,为您找到
102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特别感谢
23
2024-11-14
《做个快乐的甩手家长》
特别感谢 特别感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经得到以下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和指点,在此我深表谢意。这些人士是: 李燕杰:《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北京自修大学校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路野:北京图书传播研究所所长 徐启建:《中国教育报》记者 徐波:北京盛优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桑海:人民文学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编辑 赵涛:北京华牧文化公司总经理 徐学...
前言
23
2024-11-14
《科学家是怎样学习的》
前言 前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科学教育,让广大读者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
海洋的探测方法
23
2024-11-14
《蓝海开发计划》
海洋的探测方法 海洋的探测方法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对着山丘或高大建筑物高声喊叫时,声音会在碰到它们之后反射回来,这就叫作回声。而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性能和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还要好,还要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而在0℃水中是1500米。此外声波在水中的衰减比在空气中小,因此,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更远。 声音在水中遇到障碍物之...
功能非凡的候风地动仪
23
2024-11-14
《天文科技大追踪》
功能非凡的候风地动仪 拓展阅读 功能非凡的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于公元132年制成。它使用精铜制成,外形像一个大型酒樽,里面有精巧的结构。如果发生较强的地震,它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功能非凡。在我国科学史上,没有什么比候风地动仪更为引人注目。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时期天文学家...
动植物共存互益之谜
22
2024-11-14
《植物谜团》
动植物共存互益之谜 动植物共存互益之谜 植物与动物之间,有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如动物吃植物,人们能看到的例子很多,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的植物为了抵御动物的攻击,生长着锐利的刺或毛,有的溢放出怪味、臭味甚至有毒。有的植物还敢于“捕食小动物”,如毛毡苔和狸藻等植物。 可是,植物与动物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友谊”关系,如大象给大王花植物传播种子,鸟给槲寄生...
快乐的喷嚏
22
2024-11-14
《走近医疗手术台》
快乐的喷嚏 快乐的喷嚏 打喷嚏现象 打喷嚏的现象是指在将进入鼻腔的异物,如灰尘、细菌、花粉等,驱赶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异物进入以后,位于鼻黏膜上的三叉神经向作用于肺部的呼吸肌肉发出指令,猛烈地排出空气将异物驱除出境。 造成打喷嚏的原因 通常说,其诱发原因一般也只是一粒尘埃、一粒花粉、一粒胡椒粉,或是一根毛发。当这些东西飘入人的鼻孔,刺激鼻黏...
飘得最高最远的花粉
22
2024-11-14
《植物谜团》
飘得最高最远的花粉 飘得最高最远的花粉 植物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必须把雄蕊的花粉传给雌蕊,使雌蕊受精。 美丽的鲜花可以用花蜜引诱昆虫,替它们当传送花粉的“媒人”,可是玉米、杨树、松树的花,又瘦又小,有谁来给它们当“媒人”呢?它们不能吸引昆虫,只得由风来做“媒人”了。 由风来传播的花粉,又小又多。一朵花或一个花序上的花粉粒,少则数千,多则成万甚至数十...
伟大的业余科学家拉曼
22
2024-11-14
《科学家是怎样学习的》
伟大的业余科学家拉曼 伟大的业余科学家拉曼 拉曼(1888—1970),印度物理学家。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应”的发现,获得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拉曼出生在印度马德拉斯的提鲁契腊帕里,父亲是教会学校的教师,讲授数学和物理。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拉曼的家庭并不被人尊重,但他才智出众,成了当地的小名人。 14岁那年,因为他聪明好学,地方当局...
大象耳朵的用处
22
2024-11-14
《身边的动物学》
大象耳朵的用处 拓展阅读 大象耳朵的用处 大象的主要特征是长鼻子和大耳朵。 至于耳朵,兔子的长耳朵是为了更好地听声音。大象在热带丛林中几乎没有什么敌害,有必要长那么两只大耳朵吗? 世界上现存两种大象,亚洲象和非洲象。非洲象又分非洲丛林象和非洲森林象两种。不管是哪一种大象,它们都长了一对巨大的耳朵,功用也基本相同。 非洲森林象耳朵呈椭圆形,个体较...
粥的发明
22
2024-11-14
《神奇的发明》
粥的发明 粥的发明 粥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了。古时的粥与现在的概念不一样,古时的粥是米熬成的,稠的叫飦,稀的叫粥。粥的功用在古时可以归纳为三点,家贫食粥、荒年赈饥食粥、养生食粥。 粥是贫家的必食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中晚年穷困潦倒,其诗有“举家食粥酒长赊”的叙述。 中国历史上,凡遇荒年就有官家或大户人家设粥场或粥棚,这种粥棚是专为救灾而设的,由于灾...
1..
«
95
96
97
98
»
..100